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3章 形势喜人

看完了养殖场,一群人又去了玉米试验田,周科长说:“由于我的原因,可能今年的实验结果要打折扣了,我给你的玉米种子都是陈的,一个是六六年的,另外三个是六七年的,育种工作停了三年了,我心里着急啊,好在遇到了你们,前几年的心血才算没有白费,虽然陈种子长势不好,我们挑健壮的做种,明年就有成效了。”

李玲说:“今年也有成效的,有几个组合还是显示出了杂交优势,明年就可以择优扩大面积了。”

陈主任问:“你们现在亩产是多少斤?”

方主任说:“我们的玉米和小麦亩产都只有120斤左右,全公社都差不多。”

陈主任说:“以你们的经验看,这试验田亩产能有多少?”

几个人议论了一下,支书说:“除了这一个长势明显弱小的,其他几个怎么也得超过200斤吧,现在还不大好估计。”

陈主任说:“就算亩产200斤也很鼓舞人了,一亩地就增产80斤啊,全大队得增产多少?全公社呢?”

当走到一块稻田边,陈主任发现路边的几行稻子明显的比田里粗壮,稻穗也饱满。

李玲解释说:“这块地里用的是南方的稻种,第一年种,可能还不大适应环境,表现不佳,路边这几行是和我们当地的水稻作父本杂交的,效果还不错。那边还有一块地,种的当地的稻种,用南方的稻种作父本杂交,长势也很好。”

看了两块地后,陈主任问周科长:“我是外行,只想了解一下产量?”

周科长说:“保守的估计,亩产不会低于三百斤,杂交的应该能上五百斤吧。”

方主任说:“我们西苑公社两面靠着卫河,灌溉不成问题,全公社14万亩地,如果一半种上水稻,光水稻的产量就超过现在全公社的粮食产量啊。这真是一篇大文章啊。”

宋主任说:“那你们就好好写好这篇大文章吧。”

陈主任说:这篇大文章不仅涉及西苑和卫县,起码涉及全市,也会辐射四邻,有农科院的专家领路,你们就放开手脚干吧。”

周科长说:“我可不敢居功,这都是李玲的外公,王老先生的功劳。”

东顺把王老先生的情况说了一遍。陈主任说一会儿一定得去拜访老人家。一群人边看边走,上了河坝,站在树荫下,一边是静静流淌的卫水,一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,微风吹来,十分惬意。

陈主任说:“这真是可以大有作为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