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一百一十章背后的操纵者

“哦,这倒是很有意思了,我年轻时候为了寻找古方,也曾经游历过大江南北,见到过下蛊的人,他们说的养蛊方式,就和小杨你讲的五毒虫差不多。”

黄思邈见多识广,尽管没有真正的接触过蛊虫,但也了解养蛊的手段,而杨帆所说的五毒虫,就和苗疆的老人讲的养蛊方法差不多,便问,“这五毒虫会不会就是蛊虫呀?”

“有相同点,但并不一样的。”

杨帆对黄思邈的印象也大有改观,起初就觉得这是个古板死要面子的老学究,几次接触后发现这老头人品真的不错,而且一大把的年纪了,已经登上了医学界的顶峰了,还这样的好学,这种精神很值得他学习。

他详细的给黄思邈解释两种毒虫的区别:“古代人由于地域南北的差异,很多地方的风俗不一样,但既然涉及到治病救人,常用的手段都相差无几,苗疆的人也用草药治病,中原的人也用草药治病,养蛊是她们那边的说法,这五毒虫是咱们这边的说法,当然了,也不仅仅是称谓的差别,细节和具体的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。

苗疆那边由于毒虫怪兽非常的多,瘴气又很厉害,特别适合养蛊,也因此养蛊术登峰造极,特别是有些高明的养蛊术还和远古的巫术相结合,比如说情蛊,两个人种了一样的蛊,要是有一方变心了,那么就会心疼而死,除了施术者本人外,其他人很难能破解,让人防不胜防。

而中原这边由于地大物博,治病的手段千奇百怪,也就没有形成养蛊的氛围,相比之下,五毒虫的培养手段较为古老,所以医术高超的人也能破解,不过也别小瞧中原的五毒虫,这种毒虫培养的方式简单,只要有适合的场地,可以大量的培育,危害反倒比苗疆的蛊虫要厉害的多!”

其实说白了,就是最初两个地方的老祖宗,都发现了培养毒虫的方式,一种当成了主业,这就形成了养蛊的文化,难以破解,另外一种只是当做偏门,但由于地质资源的优越性,可以在数量上取胜,单只的伤害比不上蛊虫,但得益于数量的优势,整体的危害性则要强得多。

“原来是这样子,真是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呀。”

黄思邈感叹之余,忍不住好奇心,“小杨,这玩意儿很危险,你是要把它销毁掉,还是要留着呢?”

五毒虫是个害人的东西,但也要看用在什么人的手里,要是在别人的手里,黄思邈肯定要想办法说服对方销毁,但留在杨帆的手里,说不定有大作用,更何况以杨帆的手段,真要害人的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