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92章御史大夫武懿宗

饭后,武承嗣离开了营地,返回帅帐。

坐在帅案前,武承嗣陷入沉思。虽然他从未带过兵,但作为后世人,多少知道一些最先进的训练方法,尤其是纪律和文化对军队的影响。

一支好的部队是支有纪律的部队,有文化的部队,这是后世用鲜血实践出的宝贵经验。

有纪律的军队不必多说,战国时期的吴起就开始重视这一点,只是程度比不上后世罢了。

至于文化,倒也不是说要让士兵看多少书,认多少字,而是让士兵明白是为什么而战,形成国家荣誉感,树立正确的战争观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里毕竟是古代,将后世的一套现搬过来,很可能水土不服,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慢慢探索。

这次出兵高丽的时间不会短,武承嗣决定就利用这段时间,好好琢磨出一套最适合的训练方法。

不过在这之前,还需先组建一支亲卫军,有什么想法可以先在亲卫军中试验,效果好的话再全军推行。

当即传下军令,从熊伯英以外的七部中各挑选一部分士兵,组成一支三千人亲卫军,由韩成担任郎将。

其中刘审礼那一部,他挑选的便是王文节那一团。

命令刚传下不久,裴行俭进入营帐,拱手道:“将军,兵部送来了一批军械,需要您过去清点验收。”

武承嗣点了点头:“好,我这就过去。”

来到存放物资的营地区,只见一名兵部官员正在等待,武承嗣走近后,那官员拱手道:“武将军,这是最后一批军械,都已送到。”

说着递过一份公文清单。

武承嗣随意翻看了一下,发现都是些刀、枪、弓、箭等物件。

按照唐朝军制,每名步兵配横刀一把,铠甲一套,弓一张,箭三十支,长枪一支。

骑兵另配战马一匹。

另外每名士兵都配有磨刀石、行李箱、毡衣毡帽等一套后勤杂物。

如此多的物资,都由驮马运输,一般两名士兵共用一匹驮马,剩下的军粮则由马车运输。

看到这份厚厚的清单,武承嗣深切明白用兵打仗是多么消耗资源的一件事,光物资运送,便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。难怪文官总爱反对。

幸好隋朝时期修建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,只要到了洛阳,物资便能走水路去幽州。

打发走兵部官员后,武承嗣整个下午时间都待在军营,视察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