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20章 焦虑

今日份提问:我的导师是院士,我好焦虑呀!该怎么办?每天压力真的好大,呜呜呜

——兄弟姐妹们,嘎了他!!太凡尔赛了

——楼主是不是林教授的学生,上大号说话

——看IP地址,楼主应该不是,不过说起林教授,听说她最近打算让她第一届学生升到硕博阶段,太恐怖了

——是的,而且听说她会邀请一些院士来参加她学生的答辩会,这些都是人脉呀,不能比,真的不能比

——所以奉劝这些想走学术道路的学子们,你们选择的导师远比就读的学校重要得多,如果可以,请尽力考到林知熠名下

研究生、博士阶段,其实大部分都是导师给一个研究方向,平时就是学生自己看文献搞研究,导师偶尔指点,同时学生兼顾导师的项目。

某种意义上,研究生和导师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。

导师需要拉项目拉经费,才能拖着学生走,学生给予导师和学校提供的背景做研究出成果,导师综合课题研究出共同的成果又能申请足额的经费养学生。

但是不幸,以上只是一种理想的合作关系,事实上有很多课题组的导师接了一些很多的项目让学生做,完全就是一些牛马工作,甚至会耽误学生的正常毕业。

不过从目前林知熠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一人手握三四篇顶刊论文来看,林知熠对他们的培养不可谓是尽心尽力,所以让其他学生是相当眼馋。

而如果导师是院士意味着什么?

首先,不缺钱。课题组的各项经费非常充沛,不用担心实验室的硬件和任何花钱的问题。

尤其现在林知熠是全世界公认的顶级天才,她如果申请项目经费,就算几千万、上亿的巨额费用,也能很快批下来,没人敢卡她的申请。

其次,人脉。只要她学生白哲圣几人想在学术圈里研究,那么学术圈的人总会给林知熠面子,加上现在林知熠去过一趟国外,结识了很多国外的顶级大牛,他们以后想发文章、评国际奖项,那难度小得多。

即使她名下的学生最后不想从事科研组,以林知熠的家世,多的是顶级大厂的工作给他们介绍。

最后就是资源。比如说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,肯定有一部分是要进行实验研究用的,就这点东西很多院士都想要,但僧多粥少,注定一部分人没有。

不过要是有一天林知熠想用月壤做研究,如果只有抠抠搜搜一点,她肯定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